close
音樂,因為它的存在而有了舞蹈。
音樂,因為它的存在而有了歌劇。
從遠古的敲打到中古世紀的音樂基礎奠定,演進到現在各門各派,各式形色的風格。

然而對許多人來說,音樂是一種單純的生活背景,一首情歌陪伴初戀的相思,或是
悲愴的曲目在深夜獨自度過思戀的痛苦;或又是痛苦得童年被父母強逼練琴的情景
歷歷在目,讀不完的樂理和樂史一次次的在腦中背誦。

淺顯易懂的音樂,就像流行音樂跟我們的次文化如影隨形的成長,豐富的弦律線加
上簡明的詞句,總是扣人心弦;我們總可以哼著那些曲調,憑弔或懷念一些事物和
記憶。

相對的,繁雜的古典音樂,大部分都不是那麼平易近人,總是需要基本的知識或了
解才不致只是單純聽聽好玩,這或許是許多國高中音樂老師共同的苦惱吧。就舉前
陣子熱門話題的去"蔣"來說,當時蔣總統逝世時,電視台所搭用的背景音樂,使用
了"命運交響曲",真的適用與否?單純音樂音樂的悲愴壯力,但如果真的去了解其
曲目後的背景,在去思考真的適用嗎?(適不適用請大家自己去了解。)

無論音樂對大家來說,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腳色在生活中,然後是什麼樣形式的音樂
,大家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,但就對我來說,從小除了接觸古典音樂外,教會
音樂也是我的啟蒙之一,莊嚴慎重的音樂、溫暖的詩歌、小朋友的輕鬆詩歌,就算
到了現在也總是能哼上幾句,無非是跟自己的信仰有關。

流行音樂也是到了學校之後,經由同儕們的聊天中才慢慢的清楚和了解,就不再只
是巴哈或貝多芬環繞在我的音樂腦袋中,爵士鼓、吉他、bass等等更帶進了我的生
命之中。

人永遠對不熟識的事物會有偏見,這件事情就驗證在我對國樂的看法上,以前總是
認為那是很粗造,音準永遠不準的東西,直到我認識學國樂的朋友,才慢慢的懂得
去欣賞和了解其原理和美的地方。

從小就大部分只看到弦樂的我,對管樂的理解大部分也是一知半解,學校的社團是
個好東西,繼續開創我的視野,管樂的接觸和學習,更是讓我對音樂更加的喜愛。

很多的巧遇機會更是見識到一些少見的樂器和曲風,只能說音樂就像似文化一樣,
總有你不知道的文化再某個世界的角落。我也曾一度想投身在音樂的世界中,就像
高中的我曾經一度很想休學去學做小提琴當學徒。(完全是看完了宮崎駿的心之谷
之後不知道哪來的衝動。)

直到現在,前幾天某個人問了我一句"你最愛的音樂家是誰"時,我赫然發現音樂對
我真的很像是一團迷霧,我不像某些人總會清楚,自己最愛的音樂是什麼或最愛的
歌星是誰之類的。

唯一確定的是,如果音樂創作是一種心境的表達,那我想我該學會振作,因為前兩
天我把我這兩年做的音樂挑了幾首上傳到相簿,發現到,三首歌,都是在描述孤單
的心情,我難不成又是再繞圈圈不懂得跳脫呢?

說了這麼多,我想了想,我該去睡了,因為回頭一看,我又亂打了一堆東西,ㄟ害
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llescl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